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激光雷达赋能服务机器人复杂环境作业能力

更新时间:2025-10-22点击次数:

激光雷达赋能服务机器人复杂环境作业案例.jpg


激光雷达赋能服务机器人复杂环境作业能力

常去商场、酒店、机场的人,对服务机器人肯定不陌生 —— 商场里帮找店铺的导购机器人、酒店里送行李的配送机器人、机场里指方向的引导机器人。可这些机器人有时会 “掉链子”:商场人多就僵在原地,酒店里绕不开清洁车,机场里把反光广告牌当通道。不是机器人 “不勤快”,是这三个场景太复杂,传统的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根本扛不住。直到激光雷达加入,服务机器人才真正在这些场景里 “灵活起来”。今天结合安协科技的案例,聊聊激光雷达怎么帮机器人 “闯关”。


一、三大场景的 “麻烦事”,传统传感器扛不住

商场、酒店、机场的环境各有各的复杂,传统传感器的短板一到这些地方就暴露无遗:

1. 商场:人多突发多,避障难

周末商场里,顾客走路没规律 —— 有的突然停下看手机,有的推购物车变道,还有孩子跑跳。传统摄像头怕强光,中午阳光一照就看不清;超声波传感器怕噪音,商场里的音乐、说话声会让它误报:要么把路人当障碍物不敢动,要么没发现突然停下的人,直接撞上去。之前某商场的导购机器人,每月 “闯祸” 3-4 次,最后只能靠工作人员跟着。

2. 酒店:场景杂路径绕,定位难

酒店走廊看着规整,其实藏着不少 “坑”:临时放的清洁车、布草车,房间门口堆的行李;电梯口人来人往,机器人分不清 “要进电梯的住客” 和 “路过的人”,要么拦着人,要么跟着冲进电梯。更麻烦的是,走廊光线暗,传统摄像头看不清门牌,经常把 302 房当成 303 房,送错行李的投诉不少。

3. 机场:空间大人流密,认路难

机场航站楼大,值机口、安检口密密麻麻,传统传感器 “记不住” 路线;玻璃幕墙、金属广告牌反光强,摄像头会把反光当通道,让机器人往墙上撞;高峰时旅客推行李车密集走,传感器分不清 “去值机” 和 “去安检” 的人流,引导机器人经常带错路,耽误旅客时间。


二、激光雷达的 “专属方案”,破解每个痛点

激光雷达不是 “通用款”,而是针对每个场景的特点,定制了能力,正好补上传统传感器的短板:

1. 商场:精准识别 + 动态预判,人多也不怕

针对商场的人流问题,激光雷达有两个 “本事”:

· 精准识别:靠激光扫描生成的三维点云,能分清 “人、购物车、货架”,哪怕强光、遮挡也不认错,不会把玻璃展柜反光当通道;

· 动态预判:能实时追着移动目标的轨迹,提前 1-2 秒预判动作 —— 比如看到孩子朝机器人跑,会提前减速;购物车变道,会主动绕开。

某商场的导购机器人装了安协科技的固态激光雷达后,3 个月没再撞过人,之前不敢动的 “闲置时间” 少了 40%,顾客好评率涨了 30%。

2. 酒店:全向覆盖 + 门牌识别,不迷路不送错

酒店场景的痛点是 “绕路、临时障碍多、门牌难认”,激光雷达的方案很对症:

· 全向覆盖:装在机器人顶部的雷达能 360° 扫,身后的住客、侧面的清洁车都能及时发现,没有盲区;

· 精准认门牌:结合点云数据和门牌轮廓,哪怕光线暗,也能分清 302 和 303,不会送错房。

某高端酒店的配送机器人改造后,送错率从 15% 降到 1% 以下,遇到清洁车也能绕开,配送效率提了 20%,住客好评率涨了 18%。

3. 机场:远距离扫描 + 人流区分,不认错路

机场的 “大空间、强反光、密人流” 是难题,激光雷达靠两点破解:

· 远距离扫描:能认 50 米内的值机口、安检口标识,提前规划路线,不会把反光当通道;

· 人流区分:能分清 “去值机” 和 “去安检” 的人流,引导时不会带错方向,遇到临时指示牌也能绕开。

某机场的引导机器人升级后,带错路的概率从 12% 降到 2%,高峰时帮旅客省了 5 分钟找路时间,不少旅客说 “跟着机器人走比看指示牌清楚”。


三、三大场景激光雷达适配方案对比

应用场景激光雷达类型核心性能适配机器人功能抗干扰能力核心优势
商场固态激光雷达扫描 8-15 米,360° 覆盖导购、促销品配送抗强光、噪音、反光体积小易装,成本适中
酒店半固态激光雷达扫描 10-20 米,全向扫行李配送、客房引导抗暗光、临时障碍定位准,门牌识别率高
机场半固态 / 机械式激光雷达扫描 20-50 米,远距识别值机引导、行李辅助抗反光、密集人流覆盖远,人流区分强

(数据来源:安协科技服务机器人技术部实测报告)


四、总结

商场的人多、酒店的路绕、机场的空间大,曾是服务机器人的 “拦路虎”,而激光雷达靠场景化方案 —— 商场精准避障、酒店准确送物、机场清晰认路,让机器人从 “摆样子” 变成 “真好用”。

安协科技(www.anxiekeji.cn)做方案时,从不是硬套通用款,而是根据每个场景的细节定制:商场考虑人流突发,酒店兼顾暗光线,机场应对大空间,让机器人能真正融入场景。未来随着激光雷达更小巧、成本更低,会有更多机器人在这三大场景里 “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