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更新时间:2025-10-29
点击次数: 
在矿山生产运营管理中,料堆体积测量是保障库存核算精准性、生产调度科学性的关键环节。无论是露天矿的煤炭、矿石储备料堆,还是井下临时中转料堆,精准获取体积数据直接影响资源管控效率与生产计划制定。然而,传统测量技术受限于环境适应性、测量精度与作业安全性,难以满足现代化矿山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激光雷达技术凭借其高适应性、高精度与自动化优势,逐步成为矿山料堆体积测量的核心解决方案。本文结合安协科技的工程实践,解析激光雷达在该领域的应用逻辑与技术价值。
矿山料堆普遍具有形态不规则、所处环境复杂(高粉尘、大温差、空间受限)等特征,传统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显著短板:
1. 人工尺量法:效率低、精度差且安全性不足
人工尺量法通过作业人员手持测量工具(皮尺、测距仪)获取料堆长、宽、高等基础参数,再基于圆锥、长方体等规则几何体模型估算体积。该方法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料堆形态多为不规则状,模型估算误差普遍超过 10%,无法满足精准库存核算需求;二是料堆高度常达数米至十余米,人员攀爬作业易引发坠落风险,不符合矿山安全管理规范;三是单堆测量需多名作业人员协同,耗时长达数小时,效率难以适配高频次测量需求。
2. 无人机航测法:环境适应性弱,应用场景受限
无人机航测法通过搭载光学或红外传感器获取料堆影像,再经图像处理计算体积。但其对环境条件要求严苛:露天矿常见的大风、高粉尘天气会导致无人机飞行稳定性下降,影像数据模糊,测量误差扩大至 5%-8%;井下狭窄巷道、封闭空间则无法满足无人机起降与飞行需求,仅适用于开阔区域的大型料堆,应用场景存在明显局限。
3. 红外测距法:覆盖范围有限,易漏测关键特征
红外测距法通过单点或线式测距获取料堆表面数据,但其测量维度单一,仅能捕捉料堆表面局部信息。若料堆存在凹陷、空洞或表面凸起等不规则特征,易出现漏测问题,导致体积计算结果偏小;同时,高粉尘环境会削弱红外信号穿透力,进一步降低测量精度,误差常维持在 8%-15%,仅适用于小型、表面平整的料堆测量。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高频率激光束构建料堆三维点云模型,结合自动化数据处理算法实现体积计算,其技术优势精准匹配矿山料堆测量的核心需求:
1. 强环境适应性:耐受复杂矿山工况
针对矿山高粉尘、大温差的环境特征,安协科技定制的激光雷达设备采用 IP67 及以上防护等级设计,配备自动气吹清洁模块,可有效清除镜头表面附着的粉尘,保障扫描稳定性;设备工作温度范围覆盖 - 30℃至 50℃,在露天矿冬季严寒、夏季高温环境下仍能持续运行,避免传统设备 “冻关机”“热死机” 问题。
在某露天煤矿沙尘暴天气测试中,激光雷达在能见度不足 10 米的条件下,仍完成了直径 50 米料堆的完整扫描,数据有效性达 98% 以上。
2. 全维度扫描:精准还原料堆形态
激光雷达通过每秒数十万级的激光点发射频率,实现料堆三维空间的密集采样,构建毫米级精度的点云模型。该模型可完整还原料堆的不规则特征,包括表面凸起、凹陷、空洞等细节,避免传统方法 “以规则模型套不规则形态” 的误差问题。对于井下狭窄巷道内的临时料堆,激光雷达可搭载于移动巡检平台(如矿山防爆车),沿料堆周边移动扫描,实现无死角覆盖,确保数据完整性。
3. 自动化计算:提升管理效率
激光雷达扫描完成后,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可自动基于点云模型进行体积计算,无需人工干预。软件内置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算法,能根据料堆实际形态自适应优化计算逻辑,同时支持数据实时传输至矿山管理系统(如 ERP、MES 系统),实现 “扫描 - 计算 - 数据归档” 全流程自动化。此举不仅缩短了数据处理周期,还避免了人工录表导致的二次误差,为矿山生产调度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撑。
为明确激光雷达的应用优势,以下从测量精度、环境适应性、作业安全性等维度,对主流料堆测量技术进行对比:
| 测量技术 | 测量精度 | 作业效率 | 环境适应性 | 作业安全性 | 适用场景 |
| 激光雷达测量 | 误差可控范围窄 | 单堆测量耗时较短 | 强(抗粉尘、大温差) | 高(无需人员攀爬) | 露天矿大宗料堆、井下临时料堆 |
| 人工尺量法 | 误差范围宽 | 单堆测量耗时长 | 受天气影响小,但忌复杂地形 | 低(需攀爬作业) | 小型、规则形态料堆 |
| 无人机航测法 | 误差范围中等 | 单堆测量耗时中等 | 弱(忌大风、高粉尘) | 高(远程操作) | 露天矿开阔区域大型料堆 |
| 红外测距法 | 误差范围较宽 | 单堆测量耗时中等 | 中(忌高粉尘遮挡) | 中(近距离操作) | 小型、表面平整料堆 |
(数据来源:安协科技矿山技术事业部实测报告)
某大型露天煤矿此前采用人工尺量法与无人机航测法结合的方式测量料堆体积,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人工测量误差大,库存数据偏差超 15%,影响资源管控;二是无人机在大风、高粉尘季节无法作业,导致测量数据断档;三是人工与无人机数据需人工整合,耗时且易出错。
引入安协科技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后,通过两项核心改造实现测量能力升级:
1.硬件部署:在矿山防爆巡检车上搭载激光雷达设备,采用移动扫描模式,作业人员无需下车即可完成料堆周边扫描,单堆测量耗时缩短至半小时以内;
2.数据联动: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实时传输至矿山智慧管理平台,软件自动完成体积计算与数据归档,同时生成料堆三维模型用于可视化管理。
改造后,该煤矿料堆测量误差控制在 3% 以内,满足精准库存核算需求;大风、高粉尘天气下测量作业正常开展,数据连续性显著提升;库存数据与生产调度系统实时联动,生产计划调整响应速度提升 40%,有效降低了资源浪费与库存积压风险。
除料堆体积测量外,激光雷达数据还可支撑矿山多维度管理需求:
1.料堆动态管控:通过定期(如每日、每周)扫描同一料堆,对比前后点云模型与体积数据,可精准计算料堆消耗量、堆积量,为生产节奏管控提供数据依据;
2.历史数据追溯:料堆三维模型可长期存档,当出现库存争议(如与运输方的量差纠纷)时,可调取历史模型进行追溯核验,保障企业利益;
3.安全风险预警:通过点云模型分析料堆表面沉降、滑坡趋势,可提前识别料堆坍塌风险,辅助矿山安全隐患排查。
在矿山精细化管理趋势下,料堆体积测量的精准性、效率与安全性成为核心需求。激光雷达技术通过强环境适应性、全维度精准扫描与自动化数据处理,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为矿山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体积测量解决方案。安协科技(www.anxiekeji.cn)基于矿山实际工况,定制激光雷达硬件部署与软件算法,确保技术与场景深度适配。未来,随着矿山数字化升级加速,激光雷达将进一步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资源管控、安全预警等领域发挥更多价值,助力矿山实现智能化管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