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安全光幕光轴间距选型技巧

更新时间:2025-04-29点击次数:

安全光幕光轴间距选型技巧案例.jpg


安全光幕光轴间距选型技巧:从精度到场景的全维度决策指南

在工业安全防护领域,安全光幕的光轴间距是决定防护性能的核心参数。它直接影响检测精度、安装布局与防护成本。作为行业从业者,常遇到客户咨询间距选择问题。本文结合技术原理、场景需求,分享选型逻辑,附对比表,助你避开选型误区。


一、光轴间距:定义安全光幕的 “防护粒度”

1.什么是光轴间距?

光轴间距指安全光幕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相邻两束红外光束的垂直距离,常见规格有 10mm、20mm、30mm、40mm、80mm 。该参数决定两大性能:

· 检测精度:间距越小,能检测的物体越小,如 10mm 间距可检测手指,40mm 间距仅能检测手臂;

· 光束密度:相同高度下,间距越小光束数量越多。

2.选对间距的重要性

某汽车配件厂因误用 50mm 间距光幕,未检测到直径 30mm 的掉落工具,致使模具损坏,改用 20mm 间距后问题解决。可见,光轴间距是连接防护需求与场景风险的关键。


二、典型场景的间距选择逻辑

根据风险等级和检测对象,光轴间距选择可分为三大典型场景

如下表所示:

光轴间距检测精度适用风险等级典型检测对象常见应用场景
10-15mm手指级(15mm 以下)高风险场景成人手指、细小工具精密冲压机、电子装配线
20-30mm手掌级(30mm 以下)中高风险场景手掌、小型机械部件注塑机、物流分拣线
40-50mm手臂级(50mm 以下)中低风险场景手臂、纸箱等大型物体仓储货架通道、自动门

1.高风险场景:精准防护

在冲床送料、精密仪器调试等场景中,人员手部靠近危险部件,潜在伤害严重,对检测精度要求极高。应优先选 10-15mm 间距,确保检测直径≤15mm 的物体。

2.中高风险场景:平衡精度与成本

注塑机、加工中心等场景,机械运动快但操作区域开放,主要防护手掌及以上部位。首选 20-30mm 间距,既能满足防护需求,又可减少误报。

3.中低风险场景:兼顾范围与经济性

仓库无人区、自动设备外围等场景,防护大型物体或人员整体入侵,对精度要求不高。选择 40-50mm 间距,可覆盖更大区域,降低成本。


三、选型三大核心原则

1.风险等级优先

参考 ISO 标准,PL d 级以上选≤30mm 间距,PL e 级选≤20mm 间距;检测物体最小直径需小于光轴间距的 1.5 倍。

2.环境适配

粉尘、潮湿环境下,小间距光幕易受颗粒影响,需搭配自动吹扫或高防护等级;振动场景中,需预留间距裕度,防止光束偏移误报。

3.性价比平衡

小间距光幕成本高、维护频繁。选型时需综合考虑光束数量、安装调试费与长期维护成本。


四、实战避坑指南

避免 “越密越好”,某医疗器械厂因选 10mm 间距,被手套纤维频繁触发报警,最终更换为 20mm 间距;防止 “只看参数不看场景”,某木工机械因未考虑木屑飞溅,改用 20mm 间距并增加防尘罩后解决问题;高速运动场景需选响应快、间距小的方案,避免漏检。


五、结语

安全光幕光轴间距没有绝对最优解,需结合风险等级、检测对象、环境条件与成本预算综合决策。安协科技提供全系列间距产品,支持勘测设计。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下载选型资料,获取专属方案,让防护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