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在地铁运营中,屏蔽门安全至关重要。传统机械传感器因检测滞后、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密度客流的防护需求。安全光栅凭借高精度光学检测与智能联动技术,成为地铁屏蔽门安全升级的核心方案。本文将结合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选型要点,为地铁运营方提供可落地的防护解决方案。
地铁屏蔽门存在三大核心安全风险:高峰时段的关门夹人风险,异物阻挡误判导致屏蔽门反复开关,以及系统联动滞后引发的门车不同步问题。传统检测方案如机械触板、红外对射、压力传感器,存在检测不及时、易受环境干扰、维护成本高等短板。
具体对比如下:
检测方式 | 典型问题 | 地铁适配痛点 | 维护成本 |
机械触板 | 仅能检测接触式阻挡,夹伤风险高 | 无法防护快速移动障碍物 | 年均更换 20% 触板 |
红外对射 | 易受强光、粉尘干扰,检测距离短 | 隧道强光与站台灰尘环境下误报率高 | 每月清洁镜头 |
压力传感器 | 安装于门缝易被客流踩踏损坏 | 响应时间>100ms,无法捕捉瞬时夹人 | 季度检修成本高 |
安全光栅基于红外光束矩阵技术,在屏蔽门两侧构建 “无形防护网”,具备三重安全保障。其一,实现毫米级精准检测,可检测直径>50mm 的物体,精度达 ±2cm;其二,拥有毫秒级实时响应,光束被遮挡时 15ms 内切断关门动力,触发报警并阻止列车启动;其三,具备全环境适应性,抗光强能力强,防护等级达 IP65,支持 - 25℃~+55℃宽温运行。
在正常开关门场景中,于屏蔽门两侧门框上方安装双组安全光栅,采用 “渐进式检测逻辑”,有效降低夹人事件发生。面对异物阻挡,带抗干扰算法的安全光栅能区分有效阻挡与瞬时干扰,减少误报。紧急情况下,安全光栅通过继电器硬接线与 Modbus 通信双重联动,确保屏蔽门快速响应。
选型时需关注检测精度与覆盖范围,优先选择 50mm 光束间距、1.8 - 3米检测高度的产品。同时,要确保安全光栅具备高环境适应能力,如 IP65 以上防护等级、抗电磁干扰、宽温运行。此外,系统兼容性、安全认证以及维护便利性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某地铁线因屏蔽门夹人事件频发且维护成本高,进行安全升级。拆除原有机械触板,安装地铁多频道安全光栅,并开发专用算法、对接信号系统。升级后,实现 12 个月零夹人事故,误报率大幅下降,维护成本降低 75%,通过安全专项验收。
安全光栅为地铁屏蔽门构建了可靠的安全体系。安协 HR 系列安全光栅已服务众多地铁线路,显著降低夹人事故率。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下载选型手册或预约评估,为地铁运营增添智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