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在实验室、洁净车间、智能橱窗等场景,经常需要隔着玻璃检测物体 —— 比如观察玻璃罩内的实验样品是否到位,监测洁净室玻璃隔断后的设备运行状态,或者感应橱窗玻璃外的顾客是否靠近。单边光栅在这种 “隔玻璃检测” 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安协科技的高穿透性单边光栅,能有效克服玻璃反射、折射带来的干扰,稳定感应玻璃另一侧的检测物。
玻璃看似通透,实则会给光栅检测带来不少阻碍:
首先是反射干扰。普通玻璃的反光率约 8%-15%,单边光栅发出的红外光遇到玻璃表面时,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接收器可能误把反射光当成检测物的反射信号,导致频繁误报。比如在阳光照射的橱窗,玻璃反光强烈,普通光栅会 “误以为” 一直有物体存在,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其次是折射影响。光线穿过玻璃时会发生折射,改变传播方向。如果玻璃有弧度(如弧形橱窗),或者安装时不平整,折射角度会更复杂,可能导致光栅的检测距离忽远忽近,稳定性变差。某电子洁净车间曾用普通光栅检测玻璃后的晶圆盒,因玻璃折射,检测距离误差超过 30 厘米,经常漏检。
还有厚度问题。厚玻璃(如超过 10 毫米的钢化玻璃)会吸收部分红外光,削弱光信号强度,让光栅对远距离物体的检测能力下降。
安协科技的单边光栅能隔着玻璃稳定检测,关键在于三项针对性设计:
1. 抗反射涂层技术
光栅的镜头表面镀有特殊抗反射膜,能减少 50% 以上的玻璃反射光。当红外光照射到玻璃时,大部分光线能穿透玻璃到达另一侧,只有少量被反射,避免接收器被反射光干扰。在阳光直射的玻璃橱窗测试中,这种光栅的误报率比普通光栅降低了 90%。
2. 自适应信号增强
针对玻璃吸收光信号的问题,光栅会自动增强发射器的光功率,确保穿过玻璃后仍有足够强度的光线到达检测物。同时,接收器采用高灵敏度芯片,能捕捉到微弱的反射光,即使隔着 12 毫米厚的钢化玻璃,也能稳定检测 3 米内的物体。
3. 折射补偿算法
通过内置的折射补偿程序,光栅能根据玻璃厚度和安装角度,自动修正光线折射带来的误差。比如检测弧形玻璃后的物体时,算法会调整检测距离参数,确保实际感应范围与设定值一致,误差控制在 ±5 厘米内。
1. 实验室玻璃罩内的样品检测
在生物实验室,培养皿放在玻璃罩内恒温培养,需要实时监测培养皿是否在指定位置。将单边光栅安装在玻璃罩外侧,对着内部的样品架,当培养皿放入或取出时,光栅能立刻感应到,联动记录时间,避免人工记录的误差。某疾控中心用这种方式后,样品监测的准确率从 95% 提升到 100%。
2. 智能橱窗的顾客感应
商场的智能橱窗需要在顾客靠近时自动亮起灯光、播放视频。在橱窗玻璃内侧安装单边光栅,检测距离设为 1.5 米,当顾客走到玻璃前,光栅感应到后触发橱窗的多媒体系统启动;顾客离开后,延迟 30 秒自动关闭,既节能又能提升体验。某品牌服装店用这种方案后,橱窗互动率提高了 60%。
3. 洁净室玻璃隔断的设备监测
半导体洁净室用玻璃隔断划分区域,单边光栅被装在隔断外侧,监测内部机械臂是否将晶圆盒送到指定位置。光栅隔着 8 毫米厚的防辐射玻璃,能精准检测晶圆盒的有无,一旦机械臂送料不到位,立刻报警提醒工作人员,避免影响后续工序。
玻璃类型 | 厚度(毫米) | 普通光栅的表现 | 安协单边光栅的表现 |
普通浮法玻璃 | 5-8 | 反射光干扰,误报率高 | 无明显误报,检测距离误差 ±3 厘米 |
钢化玻璃 | 10-12 | 信号衰减大,远距离检测不稳定 | 信号增强,3 米内检测稳定 |
弧形玻璃 | 6-10 | 折射导致检测距离波动大 | 折射补偿,误差控制在 ±5 厘米 |
镀膜玻璃 | 5-8 | 穿透率低,几乎无法检测 | 针对镀膜优化,穿透率提升 40% |
安装时,光栅与玻璃的角度很关键。尽量让光栅的光轴垂直于玻璃表面,减少折射影响 —— 如果玻璃是弧形的,可适当调整角度,让光线垂直于玻璃的切线方向。某博物馆的弧形展柜,通过调整光栅角度,成功解决了折射导致的检测不准问题。
距离设定要留有余地。隔着玻璃检测时,实际检测距离建议比无玻璃时缩短 20%。比如无玻璃时能检测 5 米,隔着玻璃就设为 4 米,确保稳定性。
避免玻璃表面有污渍。指纹、灰尘会增加反射和散射,影响光信号穿透。安装前要清洁玻璃,日常也要定期擦拭,尤其是光栅镜头正对的区域。
单边光栅透过玻璃检测的能力,解决了很多特殊场景的监测难题。无论是实验室的精密监测,还是商场的智能互动,它都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感应信号。
安协科技的单边光栅针对不同玻璃类型做了优化,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如果你的场景需要隔着玻璃检测物体,不妨访问官网 www.anxiekeji.cn ,看看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案例,专业工程师会根据玻璃类型、检测距离等参数,推荐合适的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