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安全光栅通过控制光轴灯实现人物分离的原理

更新时间:2025-08-12点击次数:

安全光栅通过控制光轴灯实现人物分离的原理案例.jpg


安全光栅通过控制光轴灯实现人物分离的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安全光栅既要阻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又要允许物料正常通过,这就需要精准的 “人物分离” 能力。很多人好奇,光栅是如何区分 “伸手的工人” 和 “传送的工件” 的?秘密就藏在光轴灯的控制逻辑里 —— 通过调节光束的亮灭规律、检测遮挡特征,让光栅像有 “智能眼睛” 一样,只对人体触发防护,对物料 “放行”。


一、光轴灯的基础作用:构建 “可识别的光墙”

安全光栅的发射器上分布着一排光轴灯(红外发光二极管),每个灯对应一条光束,与接收器的感光元件一一对应,形成多束平行光。这些光轴灯不是同时亮灭,而是按特定规律依次点亮、熄灭,就像 “灯光在排队闪烁”。

这种 “扫描式发光” 有两个关键作用:

· 每束光有独特的 “亮灭时间码”,接收器能通过时间差识别不同光束,避免相邻光束的干扰;

· 记录每束光被遮挡的时长和顺序,为后续区分人与物提供数据基础。

某流水线的安全光栅,光轴灯每秒扫描 500 次,即使有多个物体同时通过,也能精准记录每束光的遮挡情况,为人物分离提供原始数据。


二、人物分离的核心逻辑:从遮挡特征找差异

人体和物料的遮挡方式有明显不同,安全光栅通过分析光轴灯的遮挡数据,捕捉这些差异:

(一)遮挡范围:人体更 “不规则”

· 人体遮挡:手臂、躯干进入时,会同时遮挡多束光,且遮挡范围呈 “不规则形状”(比如手臂可能遮挡 3-5 束光,且上下边缘不整齐);

· 物料遮挡:规则形状的工件(如纸箱、金属板)遮挡的光束数量固定,边缘整齐(比如标准纸箱刚好遮挡 8 束光,上下边缘平直)。

光栅的算法会对比遮挡范围的 “不规则度”,当超过预设阈值时,判定为人体并触发防护。某食品厂的包装线,纸箱通过时遮挡的光束数量稳定在 6 束,而工人伸手调整时会遮挡 4-7 束不等,光栅通过这一差异成功区分。

(二)遮挡时长:人体更 “动态”

· 人体遮挡:人员进入危险区后,可能停留、移动,遮挡时长不稳定(比如伸手取物可能遮挡 1-3 秒,且中间有轻微晃动导致光束时断时续);

· 物料遮挡:传送带输送的物料通过速度均匀,遮挡时长固定(比如每秒移动 1 米的传送带,20 厘米的工件遮挡时长刚好 0.2 秒)。

某物流分拣线的光栅,通过设定 “遮挡时长波动阈值”,当遮挡时间忽长忽短时,判定为人体;时长稳定在 ±0.05 秒内时,判定为物料,准确率达 99.5%。

(三)边缘特征:人体有 “渐变过渡”

人体边缘(如手指、袖口)是柔软的,遮挡光束时会从 “部分遮挡” 过渡到 “完全遮挡”(比如手指先遮挡某束光的 30%,逐渐增加到 100%);而物料边缘坚硬,遮挡是 “瞬间完全遮挡”(比如金属板边缘通过时,光束从 “全亮” 瞬间变为 “全灭”)。

安全光栅通过光轴灯的亮度变化曲线,捕捉这种 “渐变特征”,进一步区分人与物。某电子厂检测小型零件时,工人戴的手套边缘会产生渐变遮挡,而零件通过时是瞬间遮挡,光栅借此减少了 90% 的误判。


三、不同场景的参数调整

应用场景人体遮挡特点物料遮挡特点光轴灯控制参数调整
汽车焊接车间戴手套,遮挡边缘较模糊大型钢板,遮挡范围固定降低边缘渐变敏感度
电子装配线  手指纤细,遮挡光束少      小型零件,遮挡光束少提高不规则度检测阈值
物流分拣线 人员快速伸手,遮挡时间短 纸箱匀速通过,时间固定

缩短动态检测响应时间

四、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一)比传统方式更灵活

传统的 “红外对射 + 反光板” 方案,只能检测是否有物体通过,无法区分人与物,导致物料通过时频繁停机。而带人物分离功能的光栅,能减少 80% 以上的非必要停机,某汽车零部件厂用后生产效率提升 15%。

(二)调试需 “结合现场”

· 首次安装时,用典型工件和真人测试,让光栅 “学习” 现场的遮挡特征;

· 更换物料规格(如从纸箱换成布袋)时,需重新校准参数,避免因物料遮挡特征变化导致误判。


五、结语

安全光栅通过控制光轴灯的扫描规律,捕捉人体与物料在遮挡范围、时长、边缘特征上的差异,实现精准的人物分离。这种技术让防护更 “聪明”—— 既不影响生产节奏,又能守住安全底线,成为人机协作场景的理想选择。

安协安全光栅搭载自研人物分离算法,支持根据场景自定义参数。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可获取《人物分离调试指南》,或联系技术团队上门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