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安全光栅如何精准识别人与物

更新时间:2025-08-22点击次数:

安全光栅如何精准识别人与物案例.jpg


安全光栅如何精准识别人与物

在工厂车间里,安全光栅既要拦住靠近危险区的工人,又要允许物料、工件正常通过 —— 这就需要它具备 “识人识物” 的智慧。如果识别不准,要么会因误拦物料影响生产,要么会因漏拦人员埋下隐患。安全光栅通过捕捉人与物在遮挡方式、运动特征上的差异,用一套 “智能判断逻辑” 实现精准区分,让防护既可靠又灵活。


一、从遮挡特征找差异:静态分析 “是什么”

人与物的物理形态不同,遮挡光栅光束的方式也有明显区别,这是识别的基础:

(一)遮挡范围:规则与不规则的较量

· 人体遮挡:手臂、躯干的形状不规则,遮挡光束时往往是 “参差不齐” 的 —— 比如伸手调整工件时,可能同时挡住 3-5 束光,且上下边缘的光束遮挡状态不一致(有的全挡,有的半挡)。

· 物料遮挡:纸箱、金属板等工件形状规则,遮挡的光束数量固定且边缘整齐 —— 比如一个标准纸箱通过时,会精准挡住 8 束光,上下边缘的光束要么全挡,要么全通,很少出现半挡状态。

某食品包装线的安全光栅,就是通过这种 “规则度” 判断:当遮挡边缘的不规则度超过预设值时,判定为人体并停机;反之则判定为物料,正常放行。

(二)遮挡面积:大小与比例的区别

人体的肢体(如手掌)与常见物料(如手机外壳)相比,遮挡面积的 “动态变化” 不同:

· 手掌靠近时,遮挡面积会从 0 逐渐增大(手指先进入),过程缓慢且不均匀;

· 小物料通过时,遮挡面积瞬间达到最大,然后保持稳定,离开时又瞬间消失。

安全光栅通过记录遮挡面积的变化曲线,能区分是缓慢靠近的手掌,还是快速通过的小零件。某电子厂用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 “小零件通过时频繁误停机” 的问题。


二、从运动特征辨身份:动态分析 “怎么动”

除了静态的遮挡形态,人与物的运动方式差异,也是安全光栅识别人与物的关键依据:

(一)运动速度:稳定与波动的不同

· 人体运动:人员进入危险区时,速度往往忽快忽慢 —— 比如伸手取物时,可能先快后慢,甚至中途停顿,整体速度波动大。

· 物料运动:传送带输送的物料速度稳定,通过光栅的时间基本固定 —— 比如每分钟移动 10 米的传送带,一个 20 厘米长的工件通过光栅的时间始终在 1.2 秒左右,误差不超过 0.1 秒。

某物流分拣线的光栅,会计算遮挡物的通过速度波动值:波动超过 5% 时,判定为人体;反之则判定为快递盒,不触发停机。

(二)运动方向:单一与多变的差异

· 人体运动:人员的动作方向灵活多变 —— 可能先向前伸,再向左右摆,甚至后退调整位置,光束被遮挡的顺序也会随之杂乱。

· 物料运动:物料多沿固定方向移动(如传送带的直线方向),遮挡光束的顺序是 “从左到右” 或 “从上到下”,很少出现反向或跳跃式遮挡。

某汽车零部件厂的装配线,光栅通过追踪遮挡顺序的 “连贯性” 来识别:当遮挡顺序出现反向或无序时,判定为人员干预;顺序连贯时则判定为工件输送。


三、智能算法做 “最终判断”:多维度综合决策

安全光栅不是仅靠单一特征识别人与物,而是像 “侦探破案” 一样,综合多个维度的信息做判断:

(一)多特征加权判断

光栅的算法会给不同特征分配 “权重”—— 比如遮挡规则度占 40%,运动速度波动占 30%,遮挡面积变化占 30%,综合得分超过阈值才判定为人体。这种 “多票否决” 机制,比单一特征判断更可靠。

某机械厂的测试显示,单一靠 “遮挡规则度” 识别的误判率约 5%,而多特征综合判断的误判率能降到 0.5% 以下。

(二)自学习优化

高端安全光栅支持 “现场学习”:首次安装时,工人可以让典型物料(如常用的零件盒)多次通过,让光栅记录其特征;再模拟人员靠近的动作,录入人体特征。后续工作中,光栅会不断对比实时数据与学习数据,优化判断逻辑。

某家具厂的打磨车间,通过这种 “自学习”,让光栅精准区分了 “工人戴手套的手” 和 “通过的木板”,即使手套颜色与木板接近,也能准确识别。


四、不同场景的识别参数调整

应用场景人与物的核心差异光栅识别参数调整典型效果
电子装配线(小零件多)小零件与手指的遮挡面积接近降低面积权重,提高速度波动权重误停机次数减少 90%
物流分拣线(纸箱多)纸箱规则,人员动作灵活    提高规则度权重,降低速度权重纸箱通过率达 100%
食品包装线(油污多)油污可能影响遮挡边缘清晰度增加特征采样次数,延长判断时间 识别准确率保持 99% 以上

五、实际应用的注意事项

· 首次调试要 “教” 会光栅:安装后需用现场的实际物料和人员动作做测试,让光栅适应场景特征,避免用默认参数导致误判;

· 定期更新特征库:当物料规格(如纸箱尺寸)改变时,要重新录入特征,否则可能因物料特征变化导致识别失效;

· 避开极端环境干扰:在粉尘多、水汽大的场景(如铸造车间),要定期清洁光栅镜头,避免油污遮挡光束影响特征判断。


六、结语

安全光栅精准识别人与物的核心,是把工业场景中 “人与物的差异” 转化为可量化的特征参数,再通过智能算法做综合判断。这种识别能力让安全防护从 “一刀切” 的简单拦截,升级为 “按需防护” 的精准管理,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保障了生产效率。

安协安全光栅搭载自研的人物识别算法,支持多场景参数调整,适配电子、物流、食品等行业。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可获取《识别参数调试手册》,或联系技术团队上门优化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