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光栅安装离地高度要求

更新时间:2025-05-21点击次数:

光栅安装离地高度要求案例.jpg


光栅安装离地高度要求:从标准规范到实战经验全解析

在五金厂冲床作业区,曾因安全光栅安装高度过低引发操作人员受伤事故。这一案例揭示,光栅安装高度并非固定值,需综合设备类型、防护对象、国标规范等因素确定。本文结合 GB/T 18831-2020 等标准与现场经验,解析光栅安装高度要点,为工业与民生领域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一、光栅安装高度的核心影响因素

1.防护对象与操作姿势

站立操作设备

如冲床、注塑机,成年人手部活动集中在 800-1800mm 高度,光栅底部需高于工作台面,顶部应覆盖腰部以上区域;坐姿操作场景下,如电子元件组装,需根据操作人员坐姿手部高度,合理设置光栅上下限。

2.设备类型与危险区域

冲床、压力机危险区集中在模具前方,光栅需覆盖危险区域全程;机械臂、协作机器人运动轨迹复杂,需依据关节活动范围设定安装高度,避免低位运行时漏检。

3.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GB/T 18831-2020 规定,光栅底部离地高度≤300mm 时,需增设防脚踢挡板;GB 7588-2003 对电梯光幕高度也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覆盖儿童到成年人的身高范围。


二、典型场景安装高度对照表

应用场景推荐安装高度(底部 - 顶部)核心设计逻辑
冲床 / 压力机200-1800mm底部避开工件传输线,顶部覆盖站立人员腰部以上
协作机器人500-2000mm底部高于基座,顶部超出操作人员身高
电梯 / 自动扶梯300-2000mm底部检测儿童身高,顶部覆盖成年人举手高度
自动门 / 通道闸100-600mm重点防护儿童腿部、行李箱轮子等高度
物流堆垛机800-1500mm覆盖叉车司机坐姿视线,检测人员站立腰部位置
高温炉 / 冶金设备500-1800mm底部高于炉体基座,防止热气流影响,顶部禁止人员跨越


三、不同场景的高度设计要点

1.工业设备:分层防护策略

精密冲床需避开工件滑道,覆盖坐姿操作人员手部区域;大型压力机为防止叉车碰撞和人员探身入侵,底部与顶部高度均需提高,满足手臂级入侵检测需求。

2.民生设施:全身高覆盖设计

电梯光幕需兼顾儿童与成年人身高,轿厢侧光幕应低于层门侧,避免地坎间隙漏检;自动扶梯入口的光栅高度设置,需防止儿童蹲姿与行李遮挡导致的安全隐患。

3.特殊工况:环境适配优化

高粉尘车间的光栅底部需抬高,减少扬尘遮挡;低温冷库环境下,需考虑人员着装厚度与设备结构,合理设定安装高度,并配备加热模块防止镜片结雾。


四、高度设计实战原则

1.“黄金高度差”

光栅底部与设备工作台面保持适当高度差,既能避开工件遮挡,又可检测手部低位动作;顶部高度需预留冗余,防止举手作业时漏检。

2.“动态补偿”

针对机械臂、升降平台等运动设备,需根据运行轨迹动态调整光栅高度,避免与工件干涉,减少误停机。

3.“视觉无遮挡”

对于需视觉定位的设备,光栅安装高度要避开摄像头视野,保障模具对位等操作的准确性。


五、安装调试关键

安装时使用激光水平仪校准基准线,确保高度误差在合理范围;调试阶段通过模拟不同姿势、不同位置的测试,验证检测有效性,消除盲区。若出现底部漏检或顶部误报,可通过增加补光光束、加装遮光板等方式解决。


六、结语

光栅安装高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精细设计。安协安全光栅提供定制化服务与现场勘测,适配全场景需求。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可获取设计手册与技术支持,为安全防护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