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安全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5-07-19点击次数:

技术文章配图.jpg


安全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当有物体意外进入设备运行区域时,设备会瞬间停止运转 —— 这背后,是安全光栅传感器在默默守护。这种由光学元件与电子控制模块组成的装置,通过红外光束的持续监测构建防护屏障,其工作原理看似简单,却藏着精密的技术逻辑。


基础结构:发射器与接收器的 “光信号对话”

安全光栅传感器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内部按固定间距排列着多个红外发光管,能以特定频率依次发射红外光束,形成一道平行的 “光线阵列”。这些光束波长统一,通常在 850nm 左右,既保证穿透性,又避免对人眼造成影响。

接收器:与发射器成对安装,对应位置分布着光敏接收管,负责捕捉发射器发出的光束,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时传递给内部处理电路。

两者安装时保持严格平行,间距根据防护范围调整,从几十厘米到数米不等。正常状态下,所有光束均被接收器稳定接收,形成 “信号闭环”;一旦有物体进入,部分光束被遮挡,闭环被打破,触发后续保护动作。


工作逻辑:从 “信号正常” 到 “异常响应” 的切换

(一)常态下的 “信号同步”

发射器的红外发光管按预设顺序循环点亮,每束光都带有独特的脉冲编码。接收器同步 “识别” 这些编码,只有匹配的信号才会被认定为有效。这种设计能有效过滤车间内其他红外光源(如加热设备、阳光直射)的干扰,确保信号稳定。

此时,接收器向设备控制系统输出 “正常信号”,设备保持运行。以冲压设备为例,常态下光束覆盖模具上下运动的危险区域,接收器持续收到完整信号,冲床按程序工作。

(二)遮挡时的 “快速响应”

当物体(如工具、物料)进入防护区,遮挡住至少一束光束时,接收器对应位置的光敏管无法收到信号,处理电路立即判定 “异常”。这个过程仅需毫秒级时间,比人眼反应速度快 10 倍以上。

随后,接收器向设备控制系统发送 “停止信号”,通过继电器或 PLC 切断动力源,让设备执行紧急停机。在高速运转的机械臂作业场景中,这种快速响应能将碰撞风险降到最低。


抗干扰设计:应对复杂工业环境的 “防护升级”

车间环境中的粉尘、振动、电磁辐射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光束传输。安全光栅传感器通过多重设计抵消这些干扰:

冗余检测:重要光束采用双路信号传输,单束光短暂遮挡(如粉尘飘过)不会立即触发停机,减少误动作。

机械防护:外壳采用耐冲击的 ABS 或铝合金材质,内部元件通过防震胶固定,能承受车间设备的高频振动,即使在冲床旁长期使用,光路偏移量也能控制在 0.1mm 以内。

温度补偿:在 - 10℃至 55℃的环境中,发射器的发光强度和接收器的灵敏度会通过电路自动校准,确保在高低温车间都能稳定工作。

某汽车零部件车间曾因焊接火花飞溅,导致普通光栅频繁误停,更换带有冗余检测功能的型号后,误停次数减少 90%,同时仍能可靠识别真正的危险遮挡。


结语

安全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本质是通过红外光束的有序传输与信号识别,构建动态防护屏障。从发射器的编码光束,到接收器的快速响应,再到抗干扰设计的细节优化,每一环都围绕 “精准识别危险、快速触发保护” 展开。

作为工业安全防护的关键设备,它在冲压、焊接、自动化装配等场景中不可或缺。了解其原理,有助于更合理地选择型号、安装调试,让防护效果最大化。

更多关于安全光栅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细节,可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获取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