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车间里的冲床、机器人工作站周围,防护栏是机器和人员之间的第一道防线。但光有栏杆还不够 —— 当有人翻越或穿过防护栏进入危险区时,机器必须立刻暂停。把漫反射光幕直接装在防护栏上,让栏杆和光幕组成一个闭合的感应区域,人只要踏入这个区域,光幕就触发机器停机,这种 “内外一体” 的防护才真正靠谱。安协科技的技术员在调试时,常跟客户说:“光幕装在防护栏上,就像给栏杆加了层‘神经网’,碰不得、越不得。”
光幕装在防护栏上,核心是让光束沿着栏杆形成一个封闭的 “光墙”。比如方形防护栏,就在四面栏杆的内侧或顶部装光幕,光束两两相对或沿着栏杆走向排列,把机器完全围在中间。人不管从哪个方向穿过防护栏,都会挡住光束,触发机器暂停。
某汽车零部件厂的焊接机器人防护栏,之前把光幕装在栏杆外侧,结果有人从栏杆缝隙伸手进去调整工件,光幕没检测到,差点被机器人撞伤。后来把光幕移到栏杆内侧,光束沿着栏杆排列,只要手穿过栏杆缝隙,立刻就会被光束挡住,机器人马上停机,再也没出过类似险情。
圆形防护栏更适合用环形光幕,沿着栏杆顶部一周安装,光束垂直向下或向内倾斜,形成一个 360 度的感应区。有个轴承加工厂的圆形防护栏用了这种方式,工人哪怕只是从栏杆上方探身进去,光幕也能检测到,机器随即暂停。
光幕必须直接固定在防护栏的栏杆或立柱上,让感应区严格限定在防护栏围合的范围内。离栏杆太远(超过 10 厘米),感应区会超出防护栏,可能把栏杆外正常作业的人也算进去,导致机器频繁停机。
正确的做法是:光幕贴着栏杆内侧安装,光束方向指向防护栏内部的机器。比如在 1.2 米高的栏杆上,光幕装在离地 0.5-1 米的位置,光束向内侧倾斜 10-15 度,刚好覆盖防护栏内的危险区,又不会 “探” 到栏杆外面。
某机械厂的折弯机防护栏,光幕装得太靠内,结果机器工作时的震动让工件偶尔碰到光束,导致频繁停机。后来把光幕往外挪了 5 厘米,紧贴栏杆固定,既保证感应区在防护栏内,又避开了工件活动范围,机器运行顺畅多了。
防护栏的拐角、连接处是最容易出现检测盲区的地方。光幕的光束必须跟着栏杆的走向布置,在拐角处重叠覆盖,确保整个感应区没有断点。
直线段的栏杆,光幕可以平行排列,光束间距控制在 5-10 厘米,防止小物件或手穿过;拐角处的两根栏杆,光幕要交叉安装,让光束在拐角中心重叠,避免形成 “三角盲区”。某电子厂的防护栏拐角没处理好,有个员工从拐角缝隙伸进手,光幕没反应,后来在拐角两侧的栏杆上各装了一套光幕,光束交叉覆盖,彻底解决了问题。
如果防护栏有开门,门两侧的栏杆上要装配套的光幕,门打开时光幕不工作,门关闭后立刻启动,确保关门时感应区完整闭合。
光幕装在防护栏上的核心价值,是和机器的控制系统精准联动。当有人进入防护栏内的感应区,光幕要在 0.1 秒内给机器发信号,让机器暂停所有危险动作(如冲压、旋转、移动);人离开感应区后,光幕延迟 3-5 秒再给机器发启动信号,留出安全确认时间。
某食品包装机的防护栏光幕,之前联动设置太灵敏,人刚伸进手拿取产品就停机,影响效率。后来调整了延迟参数,手伸进感应区后,只要不靠近机器核心部件,光幕不会触发停机,只有整个身体进入才会暂停,既保证安全又不影响操作。
安装环节 | 错误做法 | 风险后果 | 正确做法 |
安装位置 | 装在防护栏外侧 | 感应区超出栏杆,易误触发停机 | 紧贴栏杆内侧,感应区限定在栏内 |
光束走向 | 直线布置忽略拐角 | 拐角处有盲区,人员进入不检测 | 随栏杆走向,拐角处交叉覆盖 |
联动逻辑 | 一有遮挡就停机 | 影响正常操作,降低生产效率 | 区分进入深度,必要时设延迟 |
固定方式 | 螺丝松动,位置偏移 | 感应区移位,防护失效 | 防松螺丝固定,定期检查位置 |
安协科技的漫反射光幕针对防护栏内安装场景做了优化:
· 体积小巧,能直接卡在圆形或方形栏杆上,不用复杂支架,安装后不影响防护栏开关;
· 抗干扰能力强,能忽略防护栏金属栏杆的反光,只对进入感应区的人体或物体反应;
· 支持多级灵敏度调节,在防护栏内既能检测到人的肢体,又不会被机器运行时的震动误触发。
某轴承厂的防护栏用了这种光幕,车间主任说:“以前担心光幕装在栏内会被机器挡住,现在安协的光幕体积小,贴在栏杆上刚好,人一进去机器就停,特别放心。”
把漫反射光幕装在防护栏上,不是简单的 “栏杆加设备”,而是让两者组成一个 “智能防护闭环”—— 防护栏阻挡物理进入,光幕监测是否有闯入,机器则根据光幕信号暂停或启动。这种方式既避免了感应区外扩导致的误报,又能在人员进入危险区的第一时间响应,真正做到 “安全不影响生产,生产不忽视安全”。
安协科技可根据防护栏的形状、机器的危险等级,定制栏内光幕的安装方案。想了解具体怎么装才能让光幕和防护栏完美配合,访问官网 www.anxiekeji.cn ,专业人员会根据你的现场情况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