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矿场隧道里,运矿卡车、掘进设备往来穿梭,空间狭窄且光线昏暗,车身位置稍有偏差就可能碰撞隧道壁或其他设备,引发故障甚至事故。车身位置测量光幕就像隧道里的 “隐形标尺”,能实时捕捉车辆的宽度、高度和偏移量,给司机或控制系统提供精准数据,让车辆在有限空间内安全通行、高效作业。
矿场隧道的宽度通常仅比车身宽 1-2 米,高度预留量也有限,传统的反光镜、摄像头等方式在粉尘多、光线差的环境中容易失效。测量光幕的非接触式检测优势在此凸显:
(一)实时监测车身偏移
在隧道入口或关键转弯处,架设成对的测量光幕,光束从隧道两侧和顶部覆盖整个通行截面。当车辆行驶时,车身会遮挡部分光束,光幕通过计算遮挡的光束数量和位置,得出车身是否偏离车道中心、距离两侧墙壁的距离。
某铁矿的运输隧道曾因卡车频繁贴边行驶,导致车身侧面与隧道壁摩擦,每月要花数千元维修。安装测量光幕后,司机能通过驾驶室内的显示屏看到实时偏移数据,及时调整方向,摩擦事故减少了 90%。
(二)防止超高超宽引发碰撞
矿场设备常需要运输超长、超高的部件(如钻杆、支架),若超过隧道限高限宽,极易卡在隧道内。测量光幕能在车辆进入隧道前检测其高度和宽度:
· 超过限值时,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同时在隧道入口的显示屏上提示 “超高 / 超宽,禁止通行”;
· 给调度中心发送信号,安排人员现场处理,避免设备强行进入造成堵塞。
某煤矿的回风隧道限高 3.5 米,一次运输新支架时,测量光幕检测到高度超标 10 厘米,及时拦截,否则支架可能撞坏顶部的通风管道。
(一)运输隧道:保障卡车高效通行
运输隧道内,卡车需按固定路线行驶,避免与对向车辆相遇时发生剐蹭。测量光幕安装在隧道中段的会车点两侧,当两辆车接近时:
· 分别检测两车的宽度和间距,计算是否有足够会车空间;
· 若间距不足,给双方司机发送减速信号,提醒谨慎会车。
某金矿的双向运输隧道,用这种方式实现了 “错车预警”,会车时的剐蹭事故从每月 3 起降到 0 起。
(二)掘进隧道:辅助设备精准作业
掘进机在向前推进时,需要保持机身与隧道轴线一致,否则可能导致隧道断面不规则。测量光幕安装在掘进机后方的固定支架上,实时检测机身的左右偏移和俯仰角度:
· 数据传输到掘进机的控制系统,自动调整推进方向;
· 偏差超过 5 厘米时,提醒操作员手动校准。
某隧道工程队使用测量光幕后,掘进断面的平整度提升了 40%,减少了后续的衬砌修复工作。
(三)检修通道:限制无关车辆进入
矿场的检修通道仅允许小型维修车辆通行,大型卡车进入会造成堵塞。测量光幕安装在检修通道入口,通过检测车辆宽度(小型车通常≤2 米,卡车≥2.5 米)自动识别车型:
· 小型车通过时,通道门自动打开;
· 大型车靠近时,门保持关闭并报警,防止误闯。
矿场隧道的环境对测量光幕是极大考验,必须具备这些特性:
· 抗粉尘能力:镜头采用防粘涂层,即使被煤尘、矿粉覆盖,仍能保持 70% 以上的透光率,每两周清洁一次即可;
· 耐振动冲击:光幕外壳用厚壁钢板制作,能承受卡车经过时的剧烈振动,以及轻微的磕碰;
· 低光适应性:发射器采用高亮度红外灯,在隧道的昏暗环境中,接收器仍能稳定接收信号,不受车灯直射影响。
应用场景 | 检测需求 | 光幕参数要求 | 安装位置 |
运输隧道偏移检测 | 车身宽度、左右偏移量 | 检测宽度 5 米,光束间距 20mm | 隧道两侧,高度 1-2 米 |
入口限高限宽 | 车辆高度、宽度 | 检测高度 4 米,宽度 6 米 | 隧道入口前 5 米处 |
掘进机定位 | 机身偏移、俯仰角度 | 高精度光束(间距 10mm) | 掘进机后方 3-5 米处 |
检修通道管理 | 车型识别(宽度区分) | 检测宽度 3 米,响应快 | 通道入口两侧 |
矿场隧道车身位置测量光幕的应用,让原本依赖人工判断的车身位置检测变得精准高效。它不仅减少了碰撞事故,还提升了设备通行和作业效率,成为矿场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复杂的隧道环境中,这种 “看得见” 的测量手段,比传统方式更可靠、更智能。
安协矿用测量光幕通过防爆认证,抗粉尘、耐振动,适配各类矿场隧道场景。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可获取《矿场测量方案》,或联系技术团队上门勘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