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冲床安全光栅如何预防事故工伤

更新时间:2025-11-20点击次数:

冲床安全光栅如何预防事故工伤案例.jpg


冲床安全光栅如何预防事故工伤

冲床作业中,手指挤压、肢体卷入等工伤事故频发,核心原因在于传统防护(如机械护栏)无法适配灵活的送料、取料动作,而安全光栅通过光电感应构建主动防护体系,能从风险源头阻断事故,且不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从技术原理、流程适配、可靠性设计三个维度,解析冲床安全光栅的工伤预防逻辑,为车间安全防护提供实操参考。


一、冲床作业工伤风险解析:明确防护核心需求

冲床工伤多集中在三个关键环节,且各环节风险诱因不同,需针对性防护:

1.送料 / 取料阶段:操作人员需将工件伸入冲模区域,若冲床因误触发或延迟停机,易造成手部挤压;

2.冲压运行阶段:冲头下行时,若有异物(如工具、肢体)滞留模区,会被高速冲压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3.设备调试阶段:维修人员调整模具时,若误启动冲床,缺乏即时防护易引发意外。

传统防护方式(如双手按钮、机械挡板)存在明显局限:双手按钮无法防止他人误触,机械挡板则限制工件尺寸灵活性。而安全光栅通过非接触式感应,既能覆盖模区防护,又能适配不同工件规格,成为冲床工伤预防的核心方案。


二、安全光栅的光电防护机制:构建主动式安全屏障

安全光栅通过 “发射端 - 接收端” 的光束阵列形成防护区域,当光束被遮挡时,即时输出停机信号,从技术层面实现工伤预防,核心机制包括:

1.光束阵列覆盖:根据冲床模区尺寸,光栅可配置不同数量的光束(如 16 束、32 束),形成密集的 “光墙”,确保手部、肢体等任何部位进入防护区都能被检测,避免 “漏检” 导致的工伤;

2.快速响应设计:光栅的响应时间通常≤10ms,远快于冲床的机械动作延迟(冲头下行响应约 50ms),当光束被遮挡时,能在冲头启动前切断控制回路,阻止冲床运行;

3.信号联动控制:光栅的 OSSD(安全输出信号)接口直接对接冲床的主控制回路,而非辅助回路,确保停机信号优先执行,避免因回路优先级问题导致防护失效。

某五金厂的 250 吨冲床曾因送料时手部误入模区引发工伤,安装安全光栅后,通过 12 束光束覆盖模区,半年内未再发生类似事故,验证了光电防护的有效性。


三、作业全流程防护适配:覆盖冲床关键风险环节

安全光栅并非单一的 “开机防护” 工具,而是能根据冲床不同作业场景调整防护模式,实现全流程工伤预防:

1.送料 / 取料防护:采用 “动态防护模式”,当操作人员伸手送料时,光栅检测到光束遮挡,即时暂停冲床;工件放置到位后,手部撤离,光栅恢复信号,冲床自动重启,既不影响效率,又避免挤压风险;

2.调试阶段防护:切换至 “手动调试模式”,此时光栅的防护区域扩大至模具周围,维修人员靠近时,光栅触发停机,且需手动复位才能重启,防止误操作启动冲床;

3.异常状态防护:若光栅自身出现故障(如光束偏移、电源异常),会触发 “故障安全机制”,主动切断输出信号,使冲床保持停机状态,避免因光栅失效导致防护真空。


四、冗余设计与故障响应:保障防护系统可靠性

冲床安全防护需避免 “单点失效”,安全光栅通过多重冗余设计提升可靠性,进一步降低工伤风险:

1.双输出冗余(OSSD1/OSSD2):光栅配置两个独立的安全输出接口,同时对接冲床的主、副停机回路,即使其中一个接口故障,另一个仍能正常输出停机信号,防止防护中断;

2.自检功能:光栅通电后会自动进行光束对齐检测、回路通断检测,若发现异常(如发射端与接收端错位),会通过指示灯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排查,避免带故障运行;

3.抗干扰设计:针对车间电磁干扰(如电机、变频器),光栅采用差分信号传输,且具备光强自动调节功能,避免因干扰导致 “误报”(无遮挡却停机)或 “漏报”(有遮挡不停机),确保防护稳定。


五、冲床关键风险环节与光栅防护策略对应表

冲床作业环节核心工伤风险安全光栅防护措施防护效果验证指标
送料 / 取料手部挤压 动态防护模式,遮挡即停机响应时间≤10ms,无漏检记录
冲压运行异物滞留模区光束阵列全覆盖,持续监测光束遮挡率 100%,即时切断回路
设备调试 误启动冲床手动调试模式 + 手动复位非复位状态下冲床无法启动
光栅故障防护失效双 OSSD 输出 + 故障自检报警 故障时冲床保持停机,报警响应≤2s


六、结语

冲床工伤预防的核心是 “在风险发生前阻断”,安全光栅通过光电感应、全流程适配、冗余设计,构建了从 “检测 - 响应 - 停机” 的完整防护链条,既解决了传统防护的灵活性不足问题,又保障了防护可靠性。

广州安协科技针对冲床场景,提供定制化安全光栅方案:可根据冲床吨位、模区尺寸调整光束数量与防护高度,且支持与冲床控制系统无缝对接,同时提供安装调试指导,确保防护效果落地。若您的车间冲床存在工伤隐患,可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查看案例,或联系技术团队获取适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