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铁屏蔽门安全光栅防夹技术深度解析

更新时间:2025-11-21点击次数:

地铁屏蔽门安全光栅防夹案例.jpg


地铁屏蔽门安全光栅防夹技术深度解析

地铁运营中,屏蔽门夹人、夹物事故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易引发乘客恐慌甚至安全风险。安全光栅作为屏蔽门防夹系统的核心部件,并非简单的 “遮挡检测”,而是通过精准的光电感应与智能控制逻辑,在车门与屏蔽门联动过程中构建防护屏障。本文从技术原理、核心设计、场景适配三个维度,深度解析安全光栅如何实现高效防夹,为地铁屏蔽门安全升级提供参考。


一、防夹技术核心原理:光电感应的精准防护逻辑

安全光栅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光束阵列形成防护区域,其防夹核心在于 “精准识别 + 快速响应”,具体技术逻辑如下:

1.光束阵列布局:根据屏蔽门高度(通常 2.1-2.5 米)与门缝宽度,光栅采用高密度光束设计,相邻光束间距可低至 20mm,确保手指、衣物等细小物体进入防护区均能被检测,避免 “漏检” 隐患;

2.动态响应机制:光栅响应时间≤5ms,远快于屏蔽门关门机械延迟(约 30ms),当光束被遮挡时,立即输出防夹信号,触发屏蔽门反向开门或暂停关门动作;

3.联动控制逻辑:光栅信号直接接入屏蔽门主控系统,与车门开关信号实时同步,仅当车门与屏蔽门均处于安全状态(无遮挡)时,才允许列车启动,避免单系统误判导致防护失效。

某地铁线路曾因屏蔽门夹到乘客背包引发纠纷,升级安全光栅后,通过 16 束高密度光束覆盖门缝区域,半年内防夹预警响应达 127 次,均成功避免夹伤事故。


二、关键技术设计:适配地铁复杂运营场景

地铁屏蔽门面临客流密集、环境多变(粉尘、震动、强光)等挑战,安全光栅需通过专项技术设计保障稳定性,核心技术包括:

1.抗干扰防护设计:针对地铁隧道强光、列车电磁辐射等干扰,光栅采用抗强光滤镜与差分信号传输技术,避免阳光直射或电磁干扰导致的 “误报”(无遮挡却触发防夹);外壳采用 IP65 防护等级,防尘防水,适应隧道潮湿粉尘环境;

2.分级防夹策略:根据屏蔽门关门阶段(快关 / 慢关)调整检测灵敏度,快关阶段光束触发后仅暂停关门,慢关阶段触发则直接反向开门,平衡防夹安全性与运营效率;

3.故障自检与冗余设计:光栅内置实时自检模块,通电后自动检测光束对齐状态与电路完整性,故障时立即发送报警信号并切换至备用防护模式;双 OSSD 安全输出接口对接主控系统,避免单点故障导致防护失效。


三、典型应用场景与防夹效果验证

安全光栅的防夹技术需适配地铁不同运营场景,其实际效果可通过具体场景验证:

1.高峰客流防护:早高峰乘客拥挤时,部分乘客可能在屏蔽门关闭瞬间伸手抢上列车,光栅检测到肢体遮挡后,0.1 秒内触发屏蔽门反向开门,避免夹伤;

2.异物滞留防护:乘客背包、行李箱等物品不慎卡在门缝时,光栅持续检测到遮挡信号,屏蔽门将保持开门状态并发出声光报警,直至异物移除;

3.设备调试维护:屏蔽门检修时,光栅切换至维护模式,防护区域扩大至门体周围,避免检修人员误触机械结构引发意外。


四、安全光栅防夹技术核心参数对比表

技术参数普通工业光栅地铁屏蔽门专用光栅 核心适配差异
响应时间≤10ms≤5ms更快响应,适配车门快速联动
光束间距50-100mm  20-30mm高密度光束,避免细小物体漏检
抗干扰等级普通电磁防护抗强光 + 强电磁双重防护适应地铁复杂环境干扰
防护等级IP54IP65防尘防水,适应隧道潮湿环境
故障处理机制单一报警自检 + 备用模式切换保障运营连续性,减少停机


五、结语

地铁屏蔽门安全光栅的防夹技术,核心是通过 “精准检测、快速响应、抗扰稳定” 的设计,在乘客安全与运营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专用光栅针对地铁场景的定制化技术优化,不仅能有效降低夹人夹物风险,更能减少设备故障对运营的影响。

广州安协科技针对地铁屏蔽门场景,研发的专用安全光栅已应用于多条城市地铁线路,具备抗强干扰、高密度检测、智能联动等优势,可根据屏蔽门型号与运营需求定制技术方案。若您有地铁屏蔽门安全升级需求,可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查看案例详情,或联系技术团队获取适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