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在自动化设备选型时,很多人会被 “光束间距”“安全等级”“PLd” 等术语搞得晕头转向。作为工业安全防护的核心设备,安全光栅的专业术语直接关系到选型准确性和使用安全性。本文从基础概念、技术参数、安全标准等维度,用通俗语言解析常见术语,附核心参数对比表,助您快速跨过 “术语门槛”,成为选型高手。
1. 安全光栅(Safety Grating)
定义:通过多束红外光形成防护平面,检测人体或物体进入危险区域,触发停机或报警的安全防护设备,也叫安全光幕。
通俗理解:像一道 “隐形的防护网”,光束被遮挡时立即发出安全信号,阻止设备伤害人员。
应用场景:冲床、注塑机、机器人协作区等需要人员靠近操作的设备。
2. 发射端(Emitter)与接收端(Receiver)
定义:
发射端:发射红外光束的装置,通常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LED);
接收端:接收对应光束的装置,通过光敏元件判断光束是否被遮挡。
通俗理解:发射端像 “信号灯”,接收端像 “眼睛”,两者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防护平面。
注意:传统对射式光栅需两侧安装发射端和接收端,而 U 型光栅将两者集成在单侧。
3. 防护区域(Protective Field)
定义:安全光栅光束覆盖的区域,当物体进入该区域并遮挡光束时,触发防护功能。
通俗理解:相当于设备的 “安全警戒线”,一旦有人或物体触碰,设备就会 “警觉”。
1. 光束间距(Beam Pitch)
定义:相邻两束红外光之间的垂直距离,常见规格有 15mm、30mm、50mm。
通俗理解:类似防护网的 “网眼”,间距越小(如 15mm),能检测到的物体越小(如手指);间距越大(如 50mm),适合检测手臂等较大物体。
应用示例:精密冲床选 15mm 检测手指,物流分拣线选 50mm 检测手臂。
2. 检测距离(Detection Range)
定义:安全光栅能可靠检测物体的最大距离,通常为 0.5-15 米。
通俗理解:光栅的 “视力范围”,太远会看不清(漏检),太近可能误判。
注意:小空间设备(如 3C 装配线)选 200-500mm,大型机械(如龙门铣床)选 1-10 米。
3.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定义:从光束被遮挡到输出安全信号的时间,通常≤30ms。
通俗理解:光栅的 “反应速度”,越快越能减少设备惯性运动带来的伤害(如冲床需≤15ms)。
4. 光轴(Optical Axis)
定义:每束红外光的传播路径,所有光轴共同组成防护平面。
通俗理解:可以想象成多条平行的 “光线通道”,任意一条被遮挡都会触发防护。
术语 | 定义 | 参数范围 | 核心作用 | 选型建议 |
光束间距 | 相邻光束垂直距离 | 15/30/50mm | 决定检测物体大小 | 手指级选 15mm,手掌级选 30mm |
检测距离 | 可靠检测的最大距离 | 0.5-15 米 | 适配设备空间大小 | 小设备选 0.5-2 米,大型设备选 5-15 米 |
响应时间 | 遮挡到信号输出的时间 | ≤15ms(高危)/≤30ms(普通) | 减少设备惯性伤害 | 冲床等高速设备选≤15ms |
光轴数量 | 发射端的光束数量 | 10-100 束(常见) | 决定防护区域高度 | 按操作人员身高选择(通常 1000-1800mm) |
1. 失效安全(Fail-Safe)
定义:当安全光栅自身故障(如断电、光束异常)时,自动输出停机信号,避免 “带病运行”。
通俗理解:相当于 “自我保护机制”,哪怕设备坏了,也要先保证安全。
重要性:高危设备(如冲床)必须具备该功能,是安全等级的核心指标。
2. 抗干扰能力(Anti-Interference)
定义:抵御环境因素(如粉尘、振动、电磁信号)影响检测精度的能力。
常见指标:
· IP 防护等级(如 IP65 防尘防水);
· 抗电磁干扰等级(符合 EN 61000-6-2 标准)。
· 应用场景:多粉尘的水泥厂选 IP65,电磁复杂的自动化产线选双层屏蔽线缆。
3. 分级预警(Multi-Level Warning)
定义:支持不同危险等级的响应机制,如先报警、再减速、最后停机。
通俗理解:给操作人员 “缓冲时间”,既安全又不频繁停机影响效率。
典型应用:机器人协作区,人员靠近时先声光报警,持续靠近则减速,触发光栅时停机。
1. 安全等级(Safety Level)
定义:衡量安全光栅可靠性的国际标准,常用 PL(性能等级)和 SIL(安全完整性等级)表示。
PLd/SIL2:双回路冗余设计,单故障时仍能可靠停机,适用于冲床、注塑机等高危设备;
PLc/SIL1:单回路设计,适用于物流分拣、装配线等普通场景。
通俗理解:等级越高,安全性越有保障,就像汽车的安全带,高配版更可靠。
2. 单故障容错(Single Fault Tolerance)
定义:当某一组件(如发光二极管、电路)故障时,光栅仍能保持安全状态。
重要性:PLd/SIL2 等级必须具备该功能,避免因单个零件损坏导致防护失效。
3. EN ISO 13849-1
定义:欧洲机械安全标准,规定了安全相关部件的设计、验证和维护要求,是安全光栅的核心认证依据。
通俗理解:相当于安全领域的 “质量认证”,通过该标准的产品更可靠。
1. 对射式安装(Through-Beam Installation)
定义: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安装在设备两侧,通过对射光束形成防护平面。
适用场景:宽幅设备(如 2 米以上的输送线),需两侧有安装空间。
2. 单侧安装(Single-Side Installation)
定义:发射端和接收端集成在同一侧(如 U 型光栅),通过反射或同侧发射接收形成防护。
优势:节省空间,适合狭窄工位(如 300mm 宽的电子装配台)。
3. 校准(Calibration)
定义:调整发射端与接收端的角度,确保所有光束准确对准,无漏检盲区。
工具:激光对准仪(精度 ±0.1°),确保安装偏差<0.5°(高危设备)。
理解安全光栅的术语,本质是搞懂 “它如何工作”“能否胜任你的场景”。从光束间距判断能防手指还是手臂,从安全等级确认是否适配高危设备,从安装方式解决空间限制 —— 每个术语都是选型的 “钥匙”。
安协安全光栅全系列通过 EN ISO 13849-1 认证,覆盖 15-50mm 光束间距、0.5-15 米检测距离,支持对射式、单侧安装等多种方式。立即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下载《术语对照手册》,或联系技术团队获取免费选型指导,让专业术语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