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在江苏一家精密电子元件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台精度达 0.01mm 的高速冲床,因光电保护装置反应滞后,操作工取料时指尖被模具轻微擦伤。别看只是小伤口,却导致生产线停机两小时,连带影响了后续三道工序的交付。高精度冲床的模具间隙往往只有几毫米,传统防护设备根本跟不上其反应速度,这时候,专门设计的光电保护装置就成了不可或缺的 “安全屏障”。
(一)精度太高,一丝偏差就可能出事
普通冲床模具间隙在 1mm 以上,而高精度冲床(如手机芯片引线框架冲床)的模具间隙只有 0.05-0.2mm,指尖哪怕伸进 0.5mm 都可能被夹伤。这就要求光电保护装置能检测到更细小的物体 ——15mm 光轴间距的装置,能精准识别直径≥20mm 的物体,连指尖大小的部位都不会放过。
某半导体工厂的 0.1mm 精度冲床,曾用普通光电装置(30mm 间距),结果操作工戴的薄手套边缘误入模具,装置没检测到,导致模具压伤手指。换成 15mm 间距的高精度型号后,类似隐患被彻底消除。
(二)速度太快,慢一点就来不及
高精度冲床的滑块速度可达 600 次 / 分钟,从模具闭合到完成冲压仅需 0.1 秒。普通光电装置的响应时间在 50ms 以上,而专用装置的响应时间≤10ms,能在滑块启动后的第一时间切断电源,避免惯性造成伤害。
有位老操作工说:“以前用老式冲床,眼睛盯着滑块还敢伸手调整,现在这高速冲床,没这光电装置盯着,谁敢靠近啊?”
(一)检测无死角,别让 “盲区” 成隐患
高精度冲床的工作台面通常较窄(≤800mm),且模具周围可能有凸起的定位柱,容易形成检测盲区。U 型光电保护装置采用 120° 扇形检测范围,能覆盖工作台前方及两侧,连模具角落的盲区都能照亮。
浙江一家连接器厂的冲床,因模具左侧有定位销,传统对射式装置检测不到该区域,操作工伸手取料时被划伤。换成 U 型装置后,扇形光束完全覆盖定位销周边,再没出过问题。
(二)抗干扰能力强,油污粉尘不 “捣乱”
冲床冲压时会产生金属碎屑、冷却液飞溅,普通光电装置的镜头容易被污染,导致频繁误停。高精度型号采用 IP67 防护等级,镜头带纳米疏水涂层,油污滴上会自动滑落,碎屑也难以附着,每月只需清洁一次即可。
某五金加工厂的高速冲床,以前用普通装置时,每天因镜头污染误停 5-8 次,换用抗污染型号后,误停次数降到每周 1 次以下,生产效率提升 20%。
(三)分级响应,安全效率两不误
担心光电装置太灵敏影响生产?高精度冲床光电保护装置能实现三级防护:
· 手指进入警戒区(距模具 50cm):装置发出声光报警,冲床减速;
· 手掌靠近危险区(距模具 30cm):冲床暂停待命;
· 肢体接触模具周边:立即切断动力电源,滑块紧急制动。
广东一家汽车电子厂采用这种分级模式后,既避免了频繁停机,又确保了操作安全,单日产能提高了 15%。
冲床精度 | 冲压速度 | 推荐光轴间距 | 响应时间 | 适用场景 |
0.1-1mm | 400-600 次 / 分钟 | 15mm | ≤10ms | 半导体引线框架、精密连接器 |
0.1-2mm | 200-400 次 / 分钟 | 20mm | ≤15ms | 手机外壳、小型五金件 |
0.5-2mm | 100-200 次 / 分钟 | 30mm | ≤20ms | 汽车小冲压件、家电配件 |
(一)高度要 “贴手”,别高也别低
光电保护装置的光束中心应与操作工取料时的手部高度一致(通常 70-90cm)。太高会漏检低于腰部的肢体,太低则可能被工作台遮挡光束。
某厂曾将装置装在 120cm 高度,操作工弯腰取料时,膝盖以下进入危险区未被检测到,后来调低至 80cm 才解决问题。
(二)距离要 “合适”,近了远了都不行
装置距模具边缘的距离建议为 20-30cm:太近可能被模具碰撞,太远则会提前停机影响效率。调试时可用 20mm 直径的测试棒,从不同角度靠近模具,确保装置在该距离内可靠响应。
(一)装置频繁报警但无物体遮挡
多为光束被粉尘遮挡,或发射端与接收端未对准。解决办法:用压缩空气吹净镜头,再用激光对准仪校准光束,确保所有光轴完全重合。
(二)低温环境下响应变慢
冬季车间温度低于 0℃时,普通装置的电路可能受影响。换成宽温型(-20℃~70℃)高精度装置即可,某北方工厂采用后,冬季再未出现响应延迟。
高精度冲床的安全防护,容不得半点马虎。专用光电保护装置凭借 15mm 细密检测、≤10ms 快速响应、IP67 抗污染能力,能在毫厘之间筑起安全防线,既保护操作工安全,又不耽误生产进度。
安协高精度冲床光电保护装置,覆盖 15-30mm 光轴间距,支持 U 型 / 对射式安装,适配各类精密冲床。访问官网(www.anxiekeji.cn)可获取《冲床光电装置选型手册》,或联系技术团队免费上门测试,让高精度冲床的每一次冲压都安全可靠。